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zqfz12的博客

孤独不一定是寂寞,努力也不一定会成功,既然生存在这个世界就要努力炫动这个舞台!

 
 
 

日志

 
 

【转载】入出息念怎么修-《清净道论》与《解脱道论》的冲突  

2015-08-26 06:59:02|  分类: 佛学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解脱道论》是比《清净道论》大概早两三百年的赤铜牒部(现在的上座部)论著,有学者认为,《解脱道论》就是《清净道论》的古本,日本长井真琴认为觉音把《解脱道论》的原本全部修改后,再增补形成《清净道论》。

 

此文主要比较在入出息念的修行细节中两本论的差异,比如似相是如烟如雾如珠的《清净道论》反而在《解脱道论》中被称为异相,比如觉知身而入出息在《解脱道论》中就是觉知身体的身而入出息,不是指呼吸本身。

 

如何看待这种冲突需要每个修行者自己去判断抉择。

 

 

 

一 什么是入出息念正确的似相

 

 

 

《解脱道论》卷第七专门谈到两种禅相,一种是正确的:

“彼坐禅人,以九小烦恼清净心,现念入息,彼相得起。名相者,如抽绵抽古贝,触身成乐触,如凉风触身成乐触,如见入出息风触,鼻口唇念作风想,不由形色,此谓相。若坐禅人,以修多修相成增长,若鼻端增长,于眉间于额,成多处住,成满头风,从此增长,满身猗乐,此谓具足。”

 

一种是错误的,称之为异相:

 

“复有坐禅人,从初见异相,如烟如雾如尘如碎金,犹如针刺,如蚁所啮,见种种色。若坐禅人,心不明了,于彼异相,心作异想成颠倒,不成出入息想。若明了坐禅人,不作异意想,念现入息,念现出息,离作余想,若如是作意,异相即灭,……”

这里否定了《清净道论》当光出现在人中这一带区域时,把它叫做入出息念的禅相。

 

 

以上可以看出《解脱道论》的似相,是没有形色(影像),仅仅是呼吸本身的风相增大,并直接触发禅定的喜乐受的似相,可以说没有偏离呼吸这个所缘,个人认为更接近于经典。

 

而《解脱道论》所说的异相,如烟如雾如光,也就是《清净道论》的似相,是一些视觉影像,《解脱道论》认为其已经偏离了呼吸这个基本所缘,《解脱道论》认为此时不要去管这些异相,继续觉知入出息,异相即灭。

 

 

 

二 觉知身而入出息,这个身指的是什么?

 

 

 

安般念第三步(知一切身出入息)就分歧了:

 

比较一下:

 

《清净道论》:

 

171.  (三)他如是学:「我将知一切身出息……入息。」即他如此学习:「我于全身出息的开始、中间和结束,使觉知,知其出息;我于全身入息的开始、中间和结束,使觉知,知其入息。」他如是学习。为了觉知(出入息),他以此方式,以与智相应的心(观察)出息与入息,故说「他如是学:『我将知一切身出息……入息。』」

 

172.   由于有的比丘对开始的身出息或身入息很清楚,然非中间或结束;他只能观察开始(出息或入息),对中间或结束则有困难。有的禅修者对中间的出入息清楚,然非开始或结束,他只能观察中间的出入息,对开始和结束则有困难。有的禅修者对出入息的结束清楚,然非开始或中间,他只能观察结束,对出入息的开始或中间则有困难。有的禅修者对出入息的(开始.中间.结束)都清楚,能毫无困难的观察出入息的开始、中间与结束,所以世尊说:「他如是学:我觉知一切身出息……乃至入息。」

 

《解脱道论》卷第七:

 

“复次坐禅人,以事令分明相起,是事当修,知一切身我入息。如是学者以二种行,知一切身,不愚痴故,以事故。问曰,云何无愚痴知一切身?答曰,若坐禅人念安般定,身心喜乐触成满,由喜乐触满,一切身成不愚痴。问曰,云何以事知一切身?答曰,出入息者,所谓一处住色身,出入息事,心心数法名身,此色身名身,此谓一切身。彼坐禅人,如是以见知一切身。”

 

《清净道论》把”身“定义为出入息的开始、中间与结束;

 

《解脱道论》则认为”此色身名身“

 

若依《清净道论》的解释,则观呼吸的第三步骤就只是重复之前所练习的而已。

 

但按《解脱道论》则意味着一个很大的转折。

 

 

以上可以看出解脱道论的觉知身而入出息,实际上是一个很大的转折,由觉知呼吸本身扩展到整个身乃至接着扩展到身引发的受,心的觉知,是一种身念处的深入,经典中接着就开始觉知喜乐入出息,觉知心入出息,随观无常入出息,继续圆满受,心,法剩下三个念处,可以说是一种很像现在所说的纯观的修法,我个人认为更接近经典,也更加印证了我一个想法就是当年止与观并不是割裂开的,当然这个细说就很多内容了,可以参考本文第四部分。

 

 

 

 

三 七清净还是九清净?

 

 

 

印度学者巴帕特(P.V.Bapat)曾经撰写了《解脱道论与清净道论的比较研究》一书,

 

他发现按照经典应该是9清净才完整。

 

长阿含卷第十之“十上经”说:

 

“云何九法应当修?谓:九清净勤支。

 

即:戒清净清净勤支,心清净清净勤支,见清净清净勤支,

 

度疑清净清净勤支,道非道知见清净清净勤支,

 

行知见清净清净勤支,知、见清净清净勤支,

 

慧清净清净勤支,解脱清净清净勤支。

 

此等九法是应当修。”

 

清静道论缺了慧清净和解脱清净。

 

解脱道论没有用九清净的架构,

 

而是用了更经典的四圣谛架构,

 

此细节可以看一篇论文

 

《解脱道论》与《清净道论》

http://www.docin.com/p-766878598.html

 

 

 

四 佛陀时代的止与观是割裂的吗

 

 

 

实际上从上文的一些部分可以看出,当年的入出息念更像是一种一开始观察一个小范围的基本对象,心安定后,扩散到整个身,延伸到受,心,法,最后圆满四念处的非止观割裂的禅修方法,很像现在的各种纯观传统,也就是一种包含正念的对单一所缘的观察,最后由这单一的所缘引入并扩散至正念觉察所有身受心法,不像是一种专注,不顾任何其他现象的类外道的禅定修法。

 

也就是先专注呼吸,呼吸被观察的更明显微细后开始随观全身,出现喜乐(开始进入禅那),直接随观喜乐(引入受念处),随观心(心念处)。随观无常(法念处),最后直接随观离欲,定弃,解脱。

 

很像是现在的十六观智的过程(生灭随观的喜乐,到怖畏的由于直观无常苦无我产生的厌离,最后舍弃一切现象到行舍),也很像当年七觉支圆满的过程(念觉支,轻安,最后舍)。

 

当然这个要论述可以很长的篇幅,有兴趣的可以自行研究。

 

推荐一个文章:

平地惊雷!对《清净道论》的不同看法--毗玛拉兰希尊者

http://blog.sina.com.cn/s/blog_82e4ba4d0101185j.html

 

尊者的著作附录给出。

 

 

 

五 应当重视对经藏本身的学习

 

 

 

个人认为,现在的南传佛教修行者,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越来越轻视经藏,以至于有些常年研究阿比达摩的人,有时候和我讨论,聊到缘起和初果,我说初果的法眼是缘起,他们会问我说佛陀什么时候这样说的,我说缘起相应整个相应的所有经文都在讲这个啊,还有很多这种事情,让我惊讶经典大量强调的内容竟然很多人学佛很多年都没看过经文本身,却一直抱着《阿比达摩概要精解》类的书不放(阿比达摩原典都还不是,乃至其本身还有大量的翻译问题)。

 

现在很多人抱着各种禅师的著作对清净道论的节选按照各自的禅法来解释,而没有完整的看过一遍清净道论,有些人抱着阿比达摩概要精解,甚至错译的版本,而根本没看过阿比达摩原著,有些人崇尚阿比达摩,乃至很少去看经文本身。这都是千百年来一步一步轻视经藏的结果。

 

这种习惯是很不好的,经文之中有大量的重要内容,乃至能够帮助你判断后期学说是否正确的内容,佛陀当年说了四大教示,让我们多通过经文去对比后期论著,而我们大部分人却忘了这一点,把经文位置放的太低。

 

我呼吁应当多通读经典,我自己就经常一整个相应的通读经典,一些关键的比如缘起,念处,现观,入流相应都是不断的回头再读。

 

庄春江居士翻译的经藏在线阅读

http://agama.buddhason.org/

 

六 有待研究的点

1 似相的说法起源于什么时期?论藏原典?论藏注疏?解脱道论,清净道论时期?

2 把经典中的定与观割裂为安止定和辟婆舍那两个独立的部分是什么时候开始?论藏原典?论藏注疏?解脱道论,清净道论时期?(目前了解到大概是部分的论典)

 

 

 

附录:本文相关论文及原文摘录的讨论帖地址:

 

此篇文章基于此讨论帖,可以一页一页往前翻,很多很好的讨论,包括一些汉传佛教的内容讨论

http://forum.xitek.com/thread-1192238-53-1-2.html

 

《解脱道论》与《清净道论》

http://www.docin.com/p-766878598.html

 

毗玛拉兰希尊者著作(主要讲入出息念)

地址:http://pan.baidu.com/share/home?uk=3124174835

在专题资料目录下入出息念目录中,还包含一些其他入出息念稀有资料

 

 

 

 

原始佛教研究博客

http://blog.sina.com.cn/yuanshifojiao

  评论这张
 
阅读(37)|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